022-59621127
18502219957
在礦山注漿、隧道施工、地質災害治理等領域,漿液的質量和供應效率直接影響工程進度和安全性。傳統人工制漿方式存在配比誤差大、效率低、污染嚴重等問題,而全自動化制漿站憑借智能控制、精準配比和環保優勢,成為行業升級的方案。
一、全自動化制漿站如何工作?
1. 智能配料,精準控制
自動稱重系統:采用高精度傳感器(稱量精度≥0.5%),實時監測粉料(如水泥、粉煤灰)和水的投入量,確保配比精準。
PLC/DCS控制:支持預設多種配方,一鍵切換不同漿液需求(如高濃度注漿或輕質灌漿)。
2. 高效制漿,連續作業
渦流高速攪拌技術:漿液均勻無沉淀,杜絕“水包灰”現象,提升注漿質量。
雙罐聯動設計:制漿罐+攪拌罐協同工作,實現不間斷供漿,滿足80-120m3/h的大流量需求。
3. 在線監測,實時調整
密度、流量、液位監測:通過超聲波液位計、電磁流量計等設備,實時反饋數據,自動調整水灰比。
異常報警:系統自動識別故障(如斷水、堵料),并啟動應急停機程序,保障設備安全。
4. 遠程管理,無人值守
物聯網(IoT)集成:支持電腦/手機端遠程監控,查看實時數據、生成報表,降低人工巡檢成本。
多模式切換:全自動、半自動、手動模式自由選擇,適應不同工況需求。
二、全自動化制漿站的4大核心優勢
1. 提升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
傳統制漿需3-5人操作,而全自動系統僅需1人監控,人力成本降低60%以上。
連續制漿能力達120m3/h,比人工攪拌快3倍,大幅縮短工程周期。
2. 精準配比,保障漿液質量
稱重誤差≤0.5%,漿液密度、粘度穩定,避免因配比不均導致的注漿失效。
適用于高標號注漿(如煤礦防滅火、地鐵加固),提升工程安全性。
3. 環保節能,符合綠色施工要求
密閉式設計:集裝箱結構+防塵處理,無粉塵、低噪音,滿足環保法規。
廢水循環利用:沉淀池+回收系統減少污水排放,降低處理成本。
4. 靈活部署,適應多種場景
模塊化結構:可快速拆裝,適用于臨時注漿站或搶險工程。
移動式方案:車載或拖掛設計,方便轉場,尤其適合偏遠礦區施工。
三、全自動化制漿站的實際效益
1. 工程成本優化
減少材料浪費(精準配比降低10%-15%的原料損耗)。
避免因漿液不合格導致的返工,節省綜合成本20%以上。
2. 安全性與可靠性提升
自動報警系統預防設備損壞(如空壓機過載、水泵干燒)。
斷電/斷水時,蓄水箱和備用電源可支持安全停機,避免事故。
3. 數據化管理,助力智能施工
自動生成生產報表,記錄每日漿液產量、能耗等數據,便于項目復盤與優化。
支持與智慧工地系統對接,推動數字化轉型。
全自動化制漿站控制系統通過智能化、模塊化設計,徹底解決了傳統制漿的痛點,在效率、質量、環保等方面表現**。無論是大型礦山注漿,還是隧道施工、應急搶險,該技術都能提供穩定可靠的漿液供應,成為現代工程建設的“智能助手”。